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其他
电动汽车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检测

电动汽车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4-24 23:12:16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电动汽车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电动汽车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检测概述

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,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(如直流充电桩、交流充电桩等)作为核心基础设施,其安全性和兼容性成为行业关注重点。这类充电系统需通过严格的检测验证,以确保其电气性能、通信协议、机械强度及环境适应性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要求。检测工作不仅涉及硬件功能验证,还需涵盖软件控制逻辑、数据交互协议等复杂环节,是保障充电设备与车辆安全匹配、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。

主要检测项目

非车载式传导充电系统的检测围绕五大核心维度展开:

1. 电气安全检测:包括绝缘电阻测试(额定电压下≥100MΩ)、接地连续性验证(接地阻抗≤0.1Ω)、漏电流监测(动作阈值≤30mA)等基础安全指标。

2. 充电接口兼容性检测:针对GB/T 20234系列标准,验证插头插座的机械强度(5000次插拔寿命测试)、温升特性(接触点温升≤50K)及锁止机构可靠性。

3. 通信协议一致性检测:依据GB/T 27930标准,测试充电控制导引电路时序、CAN总线报文格式、充电状态切换逻辑等关键通信参数。

4. 电磁兼容性检测:通过辐射骚扰(30MHz-1GHz≤40dBμV/m)、静电放电(接触放电±8kV)等EMC测试,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。

5. 环境适应性检测:包括高低温循环(-30℃至+55℃)、湿热试验(93%湿度)、盐雾腐蚀(48小时)等极端环境模拟测试。

检测方法与技术

检测实施采用多维度验证体系:

1. 仿真测试平台:搭建包含可编程电源、电子负载、协议分析仪的硬件在环系统,模拟不同车型的充电特性曲线。

2. 自动化测试软件:基于SCPI指令开发自动化测试序列,实现充电启停控制、故障注入、数据记录的全流程自动化。

3. 实车匹配测试:通过不少于5款不同品牌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测试,验证系统互操作性。

4. 功率循环测试:在额定功率下进行1000次连续充放电循环,监测效率衰减(要求≥94%)和部件老化情况。

核心检测标准体系

检测依据覆盖国内外主要标准:

1. 国家标准:GB/T 18487.1-2015(充电系统通用要求)、GB/T 34657.1-2017(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)

2. 行业标准:NB/T 33008-2018(充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)、T/CEC 102-2016(充电设施验收检测规程)

3. 国际标准:IEC 61851-23(直流充电系统)、ISO 15118(车辆与电网通信协议)

4. 特殊区域标准

:沿海地区需额外满足盐雾防护等级IPX5,高寒地区需通过-40℃冷启动测试。

结语

通过系统的检测验证,非车载式传导充电设备可实现与95%以上电动车型的安全匹配,充电效率提升至92%-96%,故障率降低至0.5%以下。随着无线充电、大功率快充等新技术发展,检测体系将持续演进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